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起点彩票

位置: 起点彩票 > 教理研究 > 信息公告 > 研究所二十年特刊——筹备初创与发展

研究所二十年特刊——筹备初创与发展

发布日期: 2017-12-03 浏览量: 12,177 次浏览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国家宗教政策的逐步落实,佛教事业不断发展,创办佛学院以培养僧才,也成为僧俗两界的共识。

西园寺顺应发展需求,本着自身优势,积极筹建佛学研究所。研究所筹办之初,寺院办学条件艰苦,教师僧舍简陋、师资力量匮乏,在主管部门的关心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在前任住持安上长老的带领下、监院普仁法师的协助下,西园寺常住僧众克服诸多困难,在艰苦的条件下逐步做好研究所筹办的各项工作。

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副会长茗山长老和咨议委员会主席明学长老等生前对研究所都特别关心和重视,曾分别担任过名誉所长或所长。现任所长济群法师学修有成、著作等身,他们为研究所在新时期的发展做出了很大努力。


(一)筹建与初创(1996—2000 年)


宗教政策落实后,西园寺得到恢复、开放,但寺院大多数僧人都已年老体迈,呈现出一派青黄不接的现状,加强佛教人才建设便成为寺院发展的关键。但就在此时,明开老和尚却积劳成疾。1994 年嘱安上法师接任方丈,不久圆寂。安老特别重视僧伽教育,曾先后担任过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及栖霞山分院的副院长,因此在他接任方丈之后,培养高素质僧才便成了西园寺的首要任务。

1996 年9 月安上长老在监院普仁法师的协助下,创办戒幢佛学研究所,同时延请济群法师前来主持研究所的教育工作。在向各级佛协和宗教局提交办学申请报告的同时,于1996 年秋和1998 年秋,通过正规的入学考试,从出家僧众以及有意向出家的居士中,分别招收两期学员。

“戒幢佛学研究所”的办学思路、课程设置等一应事务主要由济群法师进行整体规划,教界济群法师、如吉法师、宗舜法师等,学界李尚全、雷应行、夏金华、李海涛、潘桂明、王雷泉、高振农、王继如、沈剑英、蔡希杰、韩廷杰等学者先后在研究所担任课程,进一步充实了研究所的师资力量。

1999 年研究所礼请德高望重的赵朴初居士、茗山长老分别担任名誉所长和所长,同时进一步邀请教内外知名的法师、学者在研究所授课。在招生上,研究所除招收出家僧众外,还积极尝试招收具有出家意向的在家男众,这不仅提高了生源的数量和素质,也给有意向学习佛法或有意愿出家的在家众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在办学过程中,研究所还尝试与社会高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和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合作办学,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研究所对佛教教育模式积极探索的开拓精神。这一阶段济群法师带领研究所学生行禅 培养了两届预科生。


(二)探索与发展(2000 年至今)

安上长老由于长期以来工作劳累,于1997 年9 月舍报往生。普仁法师承其遗训,于1998 年继任西园戒幢律寺方丈。受任伊始,寺院工作千头万绪,普仁大和尚凭借着把“色身交给常住,性命托付龙天”的坚定信念,本着把个人融合到道场、佛教、众生中去的精神,克服诸多困难,始终牢记安老的遗愿,任劳任怨做好研究所的各项工作。为了尽快完成研究所的批复程序,普仁大和尚通过多方努力,历经艰辛,终于在1999年7 月中国佛教协会行文江苏省佛教协会,同意并支持西园寺申办旨在培养高级佛教人才的戒幢佛学研究所(中国佛教协会教字[1999] 第091 号)。随后2001 年8 月国家宗教事务局办公室下文江苏省宗教事务局,同意苏州西园寺开办戒幢佛学研究所(国宗办函[2001]133 号),并在文中提出“研究所要立足佛学研究,学修结合,培养和造就爱国爱教且具有相当佛学造诣的高层次僧才”。至此,戒幢佛学研究所完成了所有的审批手续,成为培养佛教高级人才的正规院校。

现任所长济群法师学修有成、著作等身。在所长济群法师“皈依、发心、戒律、正见、止观”修学五次第的引领下,研究所立足佛教自身传统,根据自身发展优势,逐步探索出一条“全面提升僧众综合素质,重点培养‘弘法、修证、管理’三类人才”的佛教教育路子,并形成以下办学特色:

第一,招生上,除出家众外,同时面向具有出家意向的在家众;

第二,机构设置合理,尤其是弘法部的设立,既为学生提供了弘法实践的平台,又承担了寺院的部分弘法任务;

第三,课程设置分本科生和研究生,二级教学目标相配套;

第四,图书馆发展突出,馆藏文献丰富,既保证了本所师生的研究所需,又为许多佛教学者来馆查阅资料提供便利;

第五,办学思想明确,不仅对整个教学活动起到指导作用,而且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

第六,举办了“周末论坛”,与教学过程互补,收到了良好效果,并将之扩展到网络上,作为“西园论坛”,实现了学佛者之间的互动。

第七,通过学修实践和丰富的教学活动来助成僧格的塑造与信仰的坚固;

第八,与兄弟佛学院及社会高校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相互学习与策励,多次举办戒幢论坛和学术研讨会,提高师生的理论素养和视野,研究所还与国内多所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共享教育资源。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web4bangladesh.com

Copyright © 2018-2020 苏州西园戒幢律寺